睡前故事尋找快樂的孩子
古時候,有一個富翁,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來教他的孩子。那孩子很頑皮,常常搞一些惡作劇尋開心。
一天,師生倆到野外游玩。他們在一棵大樹下看到一雙破舊的布鞋。緊接著,透過草叢,他們看見一個老樵夫坐在河邊洗腳。
“噢,這布鞋是他的。老師,我想撿幾塊小尖石頭放進他的鞋尖里,等一會看他穿鞋時那種難受的樣子,一定挺有趣呢!”
老師說:“你這樣做,只能得到一時的快樂,恐怕不能使你得到長久的快樂。況且,老人一定很痛苦,你把你一時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上,我問你,你笑得出來嗎?”
孩子似有所悟,閃著亮眼睛問:“老師,我希望自己得到長久的快樂,可是,應該怎么做呢?”
老師想了想,說:“辦法是有的,你不妨把一個金幣放進他鞋子里,試試看吧。”
孩子果然掏出一個金幣,放在布鞋里,然后師生二人躲到樹后,等著看玩笑的結果。
不一會兒,老人洗了腳,踩著青青小草走過來穿鞋。他剛把一只腳伸進鞋里,就碰到一個硬硬的東西。老人嚇了一跳,戰戰兢兢的把鞋舉起來往外倒,噗的一聲,掉出一個金幣。老人盯著小草間閃閃發亮的金幣愣了,臉上的筋肉一抽一抽的,似笑非笑,想哭未哭。
孩子看他那副樣子,樂得大笑起來;幸好老師伸手捂住了他的嘴,沒讓他笑出聲來。
這時,老人顫抖著把金幣拿到手里,細細地看著,撫摩著,然后兩手托起,高舉過頭頂,同時,跪下來,感謝蒼天有眼。
從老人喃喃的話語中,孩子得知他妻子病了,而且只有一個孤獨的孫子,一家人幾天沒吃到東西了。他千謝萬謝,口口聲聲說:“上天使我減輕了災難。”
老人已經老淚縱橫了,孩子也抽泣起來,老師用袖口擦拭著眼睛。
“孩子,你不要哭了。”老師勸道。
“不,老師,”孩子抬頭望著老師,“這是我第一次真正嘗到快樂的味道。原來,使人快樂,自己會得到加倍快樂的。”
老師點點頭,師生倆默默離開了。
回到家,孩子立刻找來紙墨,把他看到的那副景象生動地繪畫出來。他把這幅畫掛在書案前,以后每看到它,心里總感到一種難以言表的快樂。
哲理故事尋找快樂
有一對戀人,他們婚前似乎有說不完的甜言蜜語,臉上總是掛著幸福的微笑。可是婚后,平淡的日子沖淡了激情,瑣碎的生活弄得歇斯底里。他們變得易怒、吵架,久了倆人都累了索性冷戰,這個家從此成了冰窖,再也沒有一絲歡笑的聲音傳出。
有一天他們剛剛吵完架,突然聽見隔壁家里傳來了一陣陣笑聲,這個笑聲刺激了妻子,妻子哭著說:“說什么要給我幸福,可現在你讓我過的是什么日子?整天和我吵,這日子還怎么過呀?”
丈夫聽了動容,他有些內疚地看了妻子一眼說:“哎!為什么結婚后一切看上去都變了?我們怎么把快樂弄丟了?”
妻子悲傷地說:“我們還能把快樂找回來嗎?”
丈夫被妻子問楞了,這時隔壁又傳來了一陣笑聲。丈夫眼前一亮,拉起妻子的手跑去敲隔壁的門。隔壁的一對老兩口打開了門問:“年輕人,你們有什么事?”
丈夫連忙說道:“我們是被你們的笑聲吸引來取經的,我們想知道怎么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快樂?就像你們一樣。”
“取經?快樂還需要取經嗎?”老兩口面面相觀。
“是呀!我們想快樂,可是卻忍不住吵架……”丈夫還沒說完,妻子不悅地打斷他的話說道:“這都怪你,是你要和我吵架。”
“怎么能怪我,要不是你老說我,我能和你吵嗎?”
“……”
老兩口見他們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起來。
老婆婆問老大爺:“看見他們就看見我們年輕的時候。”
“是呀!年輕時我們也是這樣吵過來的,呵呵!”
“年輕時要是懂得包容就好了。”老婆婆笑意味深長地說道。
“呵呵!那時畢竟年輕,彼此都不肯讓一步。”
“那后來你為什么肯讓著我了?”老婆婆問道。
“哈哈……那是因為我突然發出你的鬢角白了,我就想,哎!退一步吧!反正也沒什么吃虧的,沒想到我這一步退的太對了。”
“噢!為什么?因為你快樂了,我也就快樂了。”
“呵呵……”老兩口笑著關上了門。
而他們夫妻倆就在這笑聲中停止了吵架,他們略有所思地看了彼此一眼,竟然都笑了。
睡前故事尋找快樂的機器蛙
機器蛙從博士家中逃出來好幾天了,每天滿大街尋找快樂卻什么也沒找到。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野貓麥爾。
“一只青蛙?”麥爾在城里住久了,沒怎么見過青蛙。
“我是機器蛙!”
“你就是青蛙!”麥爾說,“想移民?城里不適合你?”
“是的,在這里我找不到快樂”機器蛙覺得遇到了知己。
麥爾從口袋里掏出一條魚說:“剛找到的魚,吃嗎?”
機器蛙搖搖頭說:“我餓了曬會兒太陽就行,不用吃東西。”
麥爾很驚訝:“曬太陽就能填飽肚子?什么功夫?”
“功夫是什么?”機器蛙不明白。
“別謙虛了,能教我嗎?”麥爾想拜師學藝。
“你又不是機器!”機器蛙很無奈。
“是不是獨門秘笈不能外傳?”麥爾說,“算了,不為難你!”
“你能幫我找到快樂嗎?”機器蛙眼中充滿渴望。
“或許可以!”麥爾說,“我帶你去郊外的河邊,那里應該適合你。”
麥爾領著機器蛙來到河邊,機器蛙歡快地蹦著:“感覺就是不一樣!”
陌生人的到來吸引了住在河邊的青蛙尼達的注意,他蹦過來打招呼。
機器蛙看到同胞,開心極了,蹦過去和尼達擁抱。
“你不是青蛙!”尼達將機器蛙推開。
“我是機器蛙,咱倆長得一樣!”機器蛙說道。
“我是青蛙,不是機器的!”尼達說,“你們想移民?”
麥爾擺著手說:“我可不愿住在這里,我是帶他來找快樂的。”
“這里哪有什么快樂”尼達很納悶,“況且他又不是青蛙。”
機器蛙有點失落:“我們都一樣,你會跳,我也會跳。”
尼達撲通一聲跳進河里:“我還會游泳!”
機器蛙看見水就犯難了:“機器零件不能碰水,我不會游泳。”
尼達哈哈直樂ê“所以說你不是青蛙!”
尼達跳上岸,開始“呱呱”地唱起歌:“這個你總該會吧?”
機器蛙不會“呱呱”地唱歌,他說:“我唱不好。”
“連青蛙之歌都不會!”尼達笑彎了腰。
機器蛙小聲地對麥爾說:“也許我找不到快樂了。”
麥爾拍了拍機器蛙說:“別急,你跟那只驕傲的青蛙說說,你都有什么本領。”
只見機器蛙奮力一躍便直直地躍過了一棵梧桐樹。
尼達揉著眼睛說:“你的彈跳力這么厲害!”
“他還不需要吃東西,曬太陽就能飽!”麥爾說。
“還有這種本領!”尼達開始佩服起機器蛙。
機器蛙不好意思地說:“沒什么,大家各有所長。”
“來,我教你游泳。”尼達拉著機器蛙的手說。
“我不能碰水!”機器蛙有些為難。
“沒關系,我去找河貍大叔給你做件防水衣。”尼達說,“然后再教你唱青蛙之歌。”
“我想機器蛙已經找到快樂了!”麥爾悄悄地離開了。
河邊,青蛙尼達和機器蛙在夕陽下手拉手,一起游泳,一起唱歌,他們很快成了好朋友。
------------
人生故事讓孩子成為孩子
一天清晨,美國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市警局接到市民報案,說他家附近有一群孩子,經常在凌晨發出巨大噪音,影響了他的睡眠。
一名叫懷特的警官到現場查看后哭笑不得。原來,“凌晨巨大的噪音”只是一群孩子在清晨5點聚在一起打籃球。
孩子們見到警察來了,就躲得遠遠的,以為懷特要給他們多么嚴厲的處罰。令孩子們想不到的是,懷特警官居然童心大發,要和孩子們比比球技。一番你來我往之后,懷特警官遺憾落敗。
幾天后,懷特意外發現,他和孩子比球技的畫面全被警車的行車記錄儀記錄了下來,他覺得很有意思,便把視頻發到了網上,并在視頻的后面加了一句話:讓孩子繼續當孩子,我們只是專注于對付犯罪的人。
這段視頻引起了社會不小的轟動,各大媒體爭相采訪報道,令人始料不及。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懷特警官說:“我覺得,孩子們清晨在街頭打球一點問題也沒有,不讓他們打球,難道讓他們在街頭犯罪嗎?我沒做什么,我只是讓孩子成為了孩子。”
哲理故事窮孩子VS富孩子
我的一個朋友在紐約大學讀書時,曾在兒童援助協會兼職。
我負責的小組大概有12個男孩,我的朋友回憶說,剛開始和他們相處時,我完全不知所措。我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每星期只有八九個小時,我希望做的事情卻很多。我急于了解他們在成長中所面臨的困難,結果犯了一個錯誤:我原以為他們所有的困難,都可以用貧窮來解釋。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貧窮,不是嗎?
不過,在對這些孩子進行深入了解之后,我意識到,有的孩子會親昵地緊貼著我,我感覺他們比實際年齡小很多,這些孩子往往都沒有父親。有的孩子會跟我保持一定距離,并不完全信任我,他們往往來自吸毒和暴力的家庭。有些孩子,僅僅把救援中心當做一個避難所,在這里他們可以靜靜地坐下來看書。還有一些好奇心受到壓制且學習信心遭到破壞的孩子,已經形成了這樣的觀念:只有書呆子才看書。當然還有一些滋事分子,這些孩子精力旺盛,總是挑戰各種底線,看你敢不敢懲罰他們。
幾年后,我的朋友碰巧在一家著名的曼哈頓私立學校當了一段時間的老師,他任教的學校有一項特殊的托管項目,專門針對那些成績差的富學生。他回憶說:這個項目專門針對那些出現問題的富家子弟。這些孩子已經被其他學校開除了,他們的父母為了給他們爭取到入學的機會,每年需要支付3萬美元。
這些孩子的競爭環境發生了怎樣的偏差?從經濟角度來講,他們很明顯處于有利位置。但為什么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
富孩子、窮孩子,我的朋友說,我不再看他們的差異,而是開始關注他們的共同點。在貴族學校就讀的孩子,家長往往更熱衷于自己的事業和社會生活;少數人還是社會名流。他們的孩子很多都像是兒童援助中心里那些沒有父親的孩子脆弱、依賴性強、總是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安慰。即使我連一句話都沒說,那些被父母虐待或輕視的孩子,也常常發怒并且對我缺乏信任。當然也有的孩子挑戰底線,總是處在被開除的邊緣,那樣的話他們的父母就又要為他們奔波了。
如果我們把享有優勢簡單地與擁有金錢畫等號,我們就掩蓋了大面積的灰色區域并忽視了很多其他因素。優秀的家庭教育可以克服(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那些由貧窮導致的困難。失敗的家庭教育,則很容易將富有帶來的所謂優勢揮霍殆盡。你不能絕對地說某一群孩子比另一群孩子更快樂、好調教,或者更能活出最佳生活狀態。
我朋友還有更多的感悟。他告訴我:從窮孩子那里,我學到了自我認同的奧妙這種真正震撼且鼓舞人心的神秘性格力量,使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所畏懼。這種勇氣從何而來呢?這些孩子是如何保持樂觀心態的呢?從富孩子那里,我學到了另一個跟我相關的道理。在我開始從事這份工作時,心中有點憤憤不平,對班上的學生有一種憎惡感。我的父母可沒有能力花3萬美元送我到私立學校來,為什么這些孩子卻可以?但是當我用心跟他們溝通后,我看到了他們的脆弱和痛苦。我意識到我必須轉變自己的態度。如果只是對不如你的人表示同情,那么這不是真正的同情。同情應該針對你能夠給予幫助和理解的每一個人,即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幽默故事 萌孩子比熊孩子更可怕
1、兒子:“媽媽,我想趕快長大。”
媽媽:“你長大了就要離開家,媽媽會孤獨的。”
兒子:“媽媽別傷心,等我有了孩子認你當干媽。”
2、上幼兒園的兒子剩飯,我教育他說:“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和蔬菜,你剩下來,對得起農民伯伯嗎?”
結果他小手一揮說:“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和蔬菜,你為什么做的那么難吃!”
我現在反省中。。。
3、晚上吃飯告訴兒子,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珍惜糧食,兒子把碗一放,說不吃了,這飯里都是汗……
4、朋友懷了二胎,兒子趴在她的肚子上問:媽媽,你生完這個妹妹以后,有空幫我生條小狗嗎?
5、爸爸問女兒 :你長大了想給爸爸買什么啊?
女兒:我要給爸爸買棟別墅和跑車!
父親很高興,然后又問到:那要是你給爸爸買不了怎么辦啊!
女兒很爽快的回答:那我就清明的時候燒給你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