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荊弓荊得
荊(楚)國有個人把弓丟了,卻不愿意去找,說:“荊人掉的,荊人會揀到,又何必去找呢?”
孔子知道了說:“把‘荊’字去掉就好了。”老子知道了說:“把‘人’字去掉就好了。”
儒家重人,講人應該大公無私,而道家重道,所以講出一個道理。
“荊弓荊得”(又為“楚弓楚得”)形容不要患得患失。
(出《呂氏春秋?貴公》)
成語故事飛鳥驚蛇
飛鳥驚蛇: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 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成語故事飛鳥驚蛇的故事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
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