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治病泉
長尾猴在土耳其的卡加爾打工期間患上了牛皮癬,不僅身上癢得難耐,還影響了美觀,急得它忙跑動物醫院看醫生。可是“內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癬”,療效一直不怎么好。
一天,當地朋友短尾猴知道長尾猴患了牛皮癬,忙請它來到一眼泉水旁邊,對它說:“請您跳進去吧!”長尾猴不解地問:“跳進去干什么呀?”短尾猴一本正經地回答:“治病啊——治您的牛皮癬!”長尾猴知道短尾猴是當地通,知識也多,但仍半信半疑地問:“這泉水能治牛皮癬?”短尾猴說:“這泉叫‘治病泉’,對牛皮癬等皮膚病有神奇的療效。泉水里有一群‘魚醫生’呢,相信我吧——有益無害。”長尾猴跳了進去,果然魚兒就分成幫向它聚攏:一幫魚兒撕咬它身上皮膚表面的痂皮,一幫魚兒清理傷口,一幫魚兒對患處的皮膚進行撞擊……
長尾猴很奇怪,這些“魚醫生”對好的皮膚連碰也不碰一下,而患處經魚兒“處理”后舒服多了。短尾猴問長尾猴:“怎么樣?有療效吧?”長尾猴回答:“有、有,真神奇啊!后來,長尾猴又連去治病泉洗了數次,牛皮癬真的痊愈了。
歷史故事作畫治病
隋朝末年,隋煬帝花天酒地,荒淫無度,終于在晚年患上了多飲多食多尿的消渴病。太醫官先后派了四五個一流太醫,但都未能治好皇上的病。隋煬帝一怒之下,砍了他們的腦袋。
其實,太醫院里不是沒能人。早先有個叫莫君錫的太醫,生性豪爽幽默,不阿諛奉承,不追逐虛名,只知道潛心醫學、筆耕書畫,因此遭到太醫院那些欺世盜名、趨炎附勢的人排擠,被趕出了太醫院。
這次,太醫官又派了個劉太醫給皇上治病。劉太醫預感自己也難逃殺身之禍,便打算回家跟家人永別,不料路上碰上了莫君錫。得知此事,莫君錫爽朗地笑道:“嗨,我還以為攤上什么要命的事了呢,皇上的病包在我身上!”劉太醫深知莫君錫有真才實學,聽他這么一說,頓時感激涕零。
劉太醫返回太醫院告訴了太醫官這個消息。太醫官也顧不上往日與莫君錫的恩怨了,現在最要緊的是治好皇上的病,保住人頭和官位,于是當即同意了劉太醫的請求。
劉太醫將太醫官的意見告訴了莫君錫。莫君錫微微一笑,慢條斯理地飲上一杯酒,然后在備好的宣紙上揮筆潑墨,一會兒工夫,一幅梅林圖和一幅雪景圖便躍然紙上。
第二天,在太醫官的帶領下,莫君錫進了宮。他看了看隋煬帝的面色和舌頭,又號了脈,最后說:“陛下龍體并無大礙,只是真水不足,龍雷上火,此病非普通藥物所能治療。待我去求一仙友,取來天池之水滅這龍雷之火。為防止風吹火動,望陛下在我去的這十天里,獨居一室,賞畫解悶。”說著,莫君錫拿出事先畫好的畫呈給皇上。隋煬帝一看,覺得這個治法新鮮,也就準奏了。
按照莫君錫的說法,隋煬帝獨處一室,觀賞起墻上莫君錫的畫來。看那幅梅林時,見黃梅鮮美累枝,比真的還要誘人,不覺想起梅子酸甜可口的味道,口中漸漸生津,再不感口渴。回頭觀看那幅雪景,千山堆玉,萬樹掛瓊,一片銀裝素裹,使人從頭到腳都感到寒氣逼人,頓時少了燥熱之感。
隋煬帝一連十天朝夕觀畫,自覺病情好轉。再說莫君錫回到家中,整日讀書繪畫,根本沒出門。十天期限一到,太醫官又領莫君錫進宮診治。
一見到莫君錫,隋煬帝高興地說:“莫愛卿,你畫的兩幅畫真好,朕天天觀看,要再喝了你的天池水,恐怕就會痊愈了。”莫君錫見皇上的氣色不錯,趕忙答道:“陛下不是天天在飲天池水嗎?”
隋煬帝不由發怒道:“大膽!你敢欺騙朕!”
莫君錫稟道:“陛下息怒。陛下乃真龍天子,您每日觀看梅林,思青梅,口中唾液不止,這不是天池之水嗎?這水不斷下咽,便澆滅了您身上的龍雷之火。陛下觀雪景,便不再煩渴欲飲,所以病情才有好轉。當初說去借天池水,主要是怕陛下不信臣的療法,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望陛下能朝夕觀畫,靜心修養,不出月余,定當安康!”
隋煬帝聽后轉怒為喜,笑道:“莫愛卿的治法很特別,比太醫院那些庸醫強多了!”接著,瞥了一眼站在旁邊的太醫官:“從即日起,莫愛卿任太醫官,能者留,庸者去!”
莫君錫在赴任的路上拈須笑道:“大難來時見分曉,作畫兩幅樂逍遙。治病還靠真才學,追逐虛名命難保!”
民間故事治病鏢
萬歷年間,滄州府上出了一個大盜,名叫劉兆鵬。劉兆鵬眼毒,誰家有財,一望便知,更絕的還是他那一手偷盜技藝。他本是跟滄州著名的武師孫承海學得一身好輕功,飛檐走壁,無所不能。可恨的是,這小子刁鉆,看到壁虎爬墻,苦思冥想之后竟做出一副能吸附到墻壁上的壁虎手套。從此,他出入深宅大院,如入無人之境。
知府陳玉琪剛一上任,就先后接到幾起被盜的大案。他正要破案揚威,宋縣丞就悄悄給他講了劉兆鵬的事。陳玉琪略一沉吟,馬上就有了主意。他讓宋縣丞寫了一封討賊檄文貼到衙門旁,文中寫明,他有一件至寶,若是飛賊能在三天之內偷了去,就應諾永不抓他。
這天晚上,陳玉琪正在書房內看書,忽聽得一陣犬吠,接著沉靜下來。他料得是劉兆鵬到了,立刻開門迎接,笑道:“果真有膽子,就不怕本府捉拿你嗎?”劉兆鵬也是大笑:“能抓我的人還在他娘肚子里轉筋呢!”陳玉琪淡淡一笑:“你可知我府內有何至寶?”劉兆鵬從懷里掏出一只精美的錦盒,將里面的玉麒麟給陳玉琪看了看,得意地說:“大人府內再沒有比這只麒麟更值錢的。大人送的這份厚禮,我收下了,就此謝過。”說罷,一縱身跳上了墻頭。
就在這時,墻頭上站起了許多衙役捕快,每人手里拎一只水桶,朝著劉兆鵬兜頭潑下。劉兆鵬沒防得有這招兒,給淋成了落湯雞。正是三九天,他凍得直哆嗦,連忙尋了一個空當,想躍墻逃脫。不想褲子衣服都被凍住了,竟躍不起來,忙掏出壁虎手套戴上,沒想到墻上結了冰,非常之滑,爬不上去。陳玉琪哈哈大笑。不想劉兆鵬也真不是白給的,脫下褲子對著墻撒一泡尿。眾人不明白怎么回事,卻見劉兆鵬三兩把就撬開了院墻,穿墻而出,得意地大笑:“大人,你說話可要算數啊。”
陳玉琪也笑:“你又沒贏,你看那件寶貝,又是什么了?”劉兆鵬掏出錦盒一看,只見里面只剩一汪碧水。他這才明白,他偷來的不過是陳玉琪用水雕琢的假貨,那冰雕在他懷里藏久了,遇熱而化。他對陳玉琪佩服得五體投地,即刻上前領罪。陳玉琪早已查過,劉兆鵬雖是大盜,但劫富濟貧,并非十惡不赦,感念他也是個人才,就把他收為捕快,留在自己的身邊。
劉兆鵬一心改正,破過許多案子,滄州地界一片安寧,受到百姓贊揚。陳玉琪更是對他信任有加,把許多大事都交給他去辦,劉兆鵬自是盡心竭力。
這日午后,劉兆鵬正在茶樓賭錢,一個衙役氣喘吁吁地跑來找他,說是陳大人有請。劉兆鵬不敢怠慢,快步跑回衙門,只見陳知府正在等他。陳知府見了他,也不說話,帶著他就奔后堂。劉兆鵬見后堂放著七只大箱子。陳玉琪將箱子打開,里面裝的都是紅果干。陳玉琪對劉兆鵬說,最近老家來信,那里正在鬧鼓食,詢問過老中醫,紅果干最助消化,他才想辦法籌到這些紅果干,還望劉兆鵬親走一趟,把這些紅果干押送回去。劉兆鵬當即答應下來,雇了一輛大車就啟程上路了。
陳玉琪的老家,是在江浙的臺州。劉兆鵬押著馬車一路南行。這車上不過裝著些紅果干,總算不得貴重資財,劉兆鵬也不怎么上心,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好不容易有清醒的時候,還是躺在車上巴著眼睛望著那些俏麗的婦人。
他們出了北直隸,進入南直隸境內。南直隸本該與北直隸一樣富庶,誰知卻越走越荒涼,人煙稀少不說,就連村鎮也少了。他們走了半日,路過了幾個村莊和兩個鎮子,卻沒尋到一個飯館,不免饑腸轆轆。人餓得實在難受,就尋了人家,想找些吃食。人家告訴他們南邊流行一種怪病,得病的人懨懨欲死,附近的人們害怕被傳染,紛紛逃難,只有他們這些窮人連盤纏干糧都拿不出,才留下來等著收成。
那車夫一聽,也害怕起來,勸劉兆鵬趕快回去。劉兆鵬是那種知恩圖報的人,還沒辦完事怎肯就回轉,定要南去。那車夫卻說什么都不肯去。劉兆鵬只好放了他,親自趕著大車繼續向南。
又行了一個多時辰,進入了縣城,終究比鄉野繁華許多,街邊有許多店鋪。劉兆鵬拴了馬車,到飯館里點了三兩個菜和一壺酒。正吃得高興,忽見一個瘦猴模樣的人鬼鬼祟祟地湊近馬車,伸手就到箱子里掏東西。劉兆鵬大喝一聲,誰知那人居然不走,依然摸著。劉兆鵬大怒,跳窗而出,那人這才怕了,轉身就跑,同時把剛剛摸到的一個紅果干塞進嘴里。劉兆鵬眨眼間已到了那人跟前,伸手就是一巴掌。可憐那人剛把紅果干塞進嘴里,還沒嚼呢,就被這一巴掌打得囫圇咽下,噎得他直瞪眼睛白了白眼兒。劉兆鵬沖他晃了晃拳頭:“再敢偷我的東西,給你點兒厲害。”那人慌忙跑了。劉兆鵬回到飯館,繼續喝酒。
不大一會兒,卻見那個瘦猴又急匆匆地跑回來了,身后跟著好幾個人,看到劉兆鵬還在,就興奮地指著他喊:“就是他!”劉兆鵬明白,瘦猴這是叫了人來找他報仇的。他不免生氣,站起身來:“你們是一起上呢,還是單打獨斗?”
那幾個人站住了,轉臉望著身后。一個老者氣喘吁吁地跑過來,笑瞇瞇地一抱拳:“這位義士,但請你大慈大悲,救救我們吧。”那幾個人也連聲附和。劉兆鵬只好抱拳:“但不知我能幫你們什么。”那幾位一聽他肯幫忙,不禁笑逐顏開,還是那老者先說話了:“我們還學著瘦猴的樣子,偷你一枚果子,你再給我們一巴掌,讓我們把果子咽下去。”劉兆鵬一驚,遂生氣地大聲道:“你們不要拿我尋開心!惹得大爺惱了,讓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那幾位竟“撲通”跪下,連連磕著響頭,一個勁兒地懇求他。劉兆鵬不禁滿腹疑竇,把他們攙扶起來,細問端詳。那長者才說,他們都已傳染上了那種怪病,懨懨欲死,誰知那瘦猴偷吃了他一顆紅果干,跑回去就叫肚餓,吃了一大碗飯不說,也有了力氣,顯是要好了。他們故而來求他治病。劉兆鵬帶著他們來到馬車前,打開一只箱子:“你們只管拿吧。”
那老者猛搖其頭:“還請義士按照治愈瘦猴的樣子來吧。我們每個人來偷一顆,義士再給我們一巴掌。”劉兆鵬從未遇到這樣荒唐之事,忍不住想笑,但看看幾個人十分心誠的樣子,只好按照他們說的做了。那幾個人先排著隊地“偷”紅果干,再等著挨打,這蹊蹺的一幕,自然招來許多人看熱鬧。那幾個人挨完了打,果然逐漸恢復了精神,遂跪倒謝恩,又攔住了劉兆鵬不讓他走,紛紛跑回家去叫來了自己的家人,要劉兆鵬如法醫治。
消息一出,舉城皆驚,人們如潮水一般蜂擁而至,把劉兆鵬圍在了中間,求他醫治。知縣也得到了消息,帶著三班衙役趕過來。他親見紅果干的效力,卻似有不解,尋了一個老中醫來問。那老中醫看過了紅果干,又放到嘴里輕輕品嘗,忽然驚喜道:“這不是紅果,乃是與紅果極其相似的朝圣果。這種果子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想不到會有此奇效。”知縣把劉兆鵬請到府衙,盛情款待,懇請他留下那些朝圣果,給百姓治病。劉兆鵬哪里還能不答應?即一口應承下來,就連知縣說要跟百姓們收些稅費來賠償他的損失,他看百姓困苦,也搖手免了。
劉兆鵬空手回到滄州,跟陳玉琪面陳此事,原以為陳玉琪會責怪他太過魯莽,想不到陳玉琪竟舒心一笑,拍案言道:“真乃老天助我。兆鵬啊,你不僅治好了百姓們的病,也治好了我的病啊。”劉兆鵬愣在那里。陳玉琪倒也不隱瞞,跟他一五一十地說了。陳玉琪原本是個清官,但眼見得同僚們一個個撈得盆滿缽溢,不僅沒人追究,還個個得到升遷,他甚是憤憤。恰好劉兆鵬破了一宗私鹽案,收繳了大量的贓銀,他就動了心思,瞞下了幾萬兩,買了名貴藥材,讓劉兆鵬給他押運回老家。但這贓銀運出,他心中忐忑,反倒食不甘味,甚是懊悔。劉兆鵬把朝圣果分給了百姓,正解開了他心里的病疙瘩呀。
人生故事奇畫治病
南朝齊齊高帝蕭道成的第七個兒子、鄱陽郡王蕭鏘年輕有為,韜略過人,在眾大臣中威望極高。蕭鏘之妻劉王妃貌若天仙,才智過人。夫妻二人郎才女貌,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恩愛有加。
永明11年(公元493年),齊武帝病逝后,郁林王、太孫蕭昭業繼承皇位,但實權卻掌握在尚書左仆射、西昌侯蕭鸞手里。蕭昭業把皇上的龍椅還沒有暖熱,蕭鸞即直接帶兵進宮,誅殺了郁林王,迎立15歲的新安王蕭昭文為新皇帝。隨著蕭鸞的權勢日益增大,朝廷中的大多數人都傾向于蕭鏘,紛紛私下請求蕭鏘發兵,消滅蕭鸞,輔佐新皇帝蕭昭文。但蕭鏘生性仁慈,一直猶豫不決,下不了狠心。而蕭鸞知道這件后,先發制人,迅速發兵抓住蕭鏘并將其殺害。
年僅26歲的蕭鏘無故被殺后,與蕭鏘感情濃情深厚的妻子劉王妃悲痛欲絕,肝膽欲裂。從蕭鏘被害的那一刻起,劉王妃嘴里就不停地念叨著“王爺,王爺”,茶不思,飯不進,只幾天時間便憂郁成疾,臥床不起。一雙美麗的大眼睛深深地凹陷下去,整個人瘦得不成個人樣兒。
為了治好劉王妃的病,劉王妃的家人請遍了京城乃至全國各地最有名的醫生,但劉王妃的病情卻始終沒有絲毫的轉機。就這樣,對愛情忠貞不二的劉王妃在丈夫死后沒幾天就氣若游絲,奄奄一息。
這天下午,劉王妃的哥哥、南康郡太守劉清前來探望劉王妃。劉王妃看見劉清難過的樣子,用極其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地告訴劉清說:“哥哥,你應該替妹妹高興才對呀,因為妹妹馬上就要和王爺會面了!”劉清聽罷,心里更加難過。他勸慰了劉王妃一番后,拿出一個長方形的盒子對劉王妃說:“妹妹,這個盒子是王爺在世時放在我那里的,并告訴我一定要在你即將離開人世時才能轉交給你,所以今天我把它給你帶來了。”
聽說是王爺的遺物,劉王妃顯得非常高興,連忙問道:“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
劉清說:“王爺當初在我那里存放盒子時曾反復告誡我,絕對不允許我私自拆開。哥哥我謹尊王爺之命,所以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
劉王妃說:“那你就替我打開,看看里面裝的是什么?”
劉清應聲輕輕地解開捆綁盒子的繩子,打開盒子,發現里面裝了一幅畫。他慢慢地打開卷軸,將畫展現在劉王妃面前。劉王妃的兩只大眼睛在畫上只看了一眼就勃然大怒,她“忽”地一下從床上一躍而起,大聲怒罵道:“蕭鏘這個大色鬼,早就該千刀萬剮了!”
原來劉清所帶之畫的面畫上蕭鏘和他身邊一個長得十分標致的田姓丫環正在打情罵俏。畫面上的蕭鏘用他那一雙有力的大手緊緊地抱住田丫環的細腰,他的右臉則緊貼著田丫環的左臉。田丫環則滿臉緋紅,雙眼微閉,幸福地依偎在蕭鏘那寬闊的胸懷里。面對如此場面,深愛著蕭鏘的劉王妃怎能不醋意大發,怒發沖冠?又怎么可能繼續思念那背著她偷偷摸摸,另有所愛的負心人呢?
從此,劉王妃臉上的愁容很快便開始逐漸消失。沒過多久,她的身體就完全康復了。
其實,蕭鏘生前對劉王妃寵愛有加,除劉王妃之外沒有和任何女人有過往來。那么,這幅畫是怎么來的呢?原來蕭鏘死后,劉王妃一病不起,哥哥劉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深知劉王妃之病乃是因極度思念王爺所致,俗話說心病還需心來治,想要治好劉王妃的病,就必須斬斷劉王妃對王爺的思念之情。
一天,他和好友、大畫家殷倩談起此事,殷倩如此這般地給劉清出了一條妙計,劉清聽罷,連聲叫好。于是,殷倩精心畫了一幅蕭鏘與田丫環在一起調情的丑態圖。只所以選定田丫環不僅因為田丫環長得極為標致、漂亮,更重要的是劉王妃認識田丫環,這就大大增加了這幅畫的“真實性”。
幾天后,劉清把畫拿到劉王妃面前,為了進一步讓妹妹相信這幅的“真實性”,謊稱說這幅畫是蕭鏘生前存放在他那里的。劉王妃看后,果然信以為真,從此斷了病根,身體康復如初。
這一天,劉清獨自一人來到蕭鏘墓前,祭拜完畢后他跪在墓前十分愧疚地說道:“王爺,請寬恕我的不敬之罪。為了救劉王妃的性命,萬般無奈我只好出此下策!相信王爺如果地下有知,也一定會同意我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