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掛羊頭賣狗肉的故事
春秋有一段時期,齊國女人流行著男裝,給國家的運作帶來了許多麻煩。于是齊靈公下了一道圣旨:凡是被發現穿男裝的女人,一律剝光衣服示眾,還要懲罰她家里的男人。夠嚴重的處罰吧,可是每當官兵上街巡邏,那些女人頂多是驚叫著跑開,女人穿男裝的現象絲毫沒有得到改變。
為此齊靈公很是煩惱。最后,晏嬰給他講了掛羊頭賣狗肉的故事,齊靈公恍然大悟,最后齊國終于不再有女人穿著男裝到處亂晃。原來這種流行的源頭在于齊國的后宮。上至皇后、齊靈公的寵妃,下至嬤嬤宮女,無不如此。怪不得平民要效仿,并對齊靈公的圣旨有恃無恐——你自己帶的頭,有資格反對么?
民間故事掛羊頭賣狗肉
從前,有個羊肉店的老板叫鐵柱,老婆死得早,自己又當爹又當媽的照顧兒子二虎。二虎長大后,那是:好吃懶做不學好,吃喝嫖賭樣樣來。
鐵柱在六十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便只得把養肉店交付給兒子去開。誰知二虎懶散慣了,哪里還有什么心思去做生意啊?即使勉強做生意,賺的銅錢又怎夠他用呢?
沒過多久,家里一點積蓄都花光了,快要揭不開鍋。二虎腦子靈活,想了個歪點子:他每天早上在店里的肉架子 掛了幾個羊頭,都是把晚上出去打回來的野狗剝了皮,放在肉墩上冒充羊肉賣,慢慢地二虎掛羊頭賣狗肉便出了名,大家把他店門口的橋叫做“狗頭肉”。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二虎“掛羊頭賣狗肉”已經三年啦!雖然也能賺幾個錢,但是銅錢今朝賺到手,明天不是送進妓院,就是輸在賭場。
他老子在臨死前對他說:“勿曉得是我前世作的孽呢,還是祖墳上風水不好?養了你這個不學好的東西。我死了之后,你可請風水先生看一塊好地方把我安葬,將來也有個出頭的日子。”
老子死了之后,恰巧南門小王家村的風水先生來買狗肉,二虎靈機一動,揀了一只頂大的狗腿給他,也不收錢,只求他給老子看一塊墳地。風水先生裝模作樣地在店面前宅后四周亂轉,并看了一會說:“你老子不是叫鐵柱嗎?
“是啊!先生。”二虎連連點頭。
“你看---”風水先生指著店后面沿河灘的一塊地說:“這塊地一直伸到小河當中,是一塊真龍地,你把你老子葬下去,就叫龍葬龍地,真龍出世;鐵柱地 水,小輩發財;河水泛黃,后代封王;三年之后,就有名堂。到了那時,你老子的尸體就會變成真龍,你就會升官發財了,可不要忘記了我啊!”二虎信以為真,急 急乎也來勿及買棺材,就用一張蘆扉把老子的尸首包好葬在河沿灘頭。從此,他更加嘸牽嘸掛,把掛羊頭賣狗肉賺得來的銅錢,全都賭完嫖光。心里想:“反正三年 以后自己就要發財了!”真是今年盼著明年好,到了明年還是穿件破棉襖!
眼睛一眨,三年過去了。二虎既勿曾發財,更加勿要說是封王做官了!更可惡的是,這三年中間,風水先生經常來拿狗肉吃,從來勿付銅錢,可是最近卻好些 辰光勿來了。二虎實在等得有些勿耐煩了,他想:“老子的尸體勿曉得是否真佬變成了龍?讓我挖開來看看,如果勿曾變,得去找風水先生算帳!”
這一天二虎拿了鋤頭到河灘老子墳上動手挖了起來 ,正當他“哼唷哼唷”挖得起勁的辰光,忽然聽到遠處有人在喊:“阿唷,糟糕!啥人叫你挖的?”
二虎抬頭一看,只見風水先生走來,一本正經地說:“你這么一挖,可把龍地的風水破啦!馬上就要出世的龍,現在已經化掉了!你看----”
二虎順著風水先生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北邊天空中有一團烏云在翻滾。風水先生心中暗喜:“這是多么湊巧啊!”便借此指著說道:“那就是化掉了的烏龍,回到天上去了……”
二虎指望靠“風水地”發財的美夢破滅以后,越來越落拓,最后成了困街沿的癟三,被眾人唾罵。
小故事大道理:掛著羊頭,卻賣狗肉。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副實或做壞事。比喻表里不一。
名人故事樊噲的故事,樊噲賣狗肉
劉邦從小就結交江湖好漢,朋友滿天下都是。他的這些朋友差不多都是受苦受窮的人。樊噲就是窮人當中的一個。
樊噲以賣狗肉為業,劉邦經常找樊噲吃狗肉。樊噲一到東集,就邦就象影子一樣,跟著了到了。不問三七二十一,拿起肉就吃。他們是好朋友,樊噲又不能說劉邦你不能吃。劉邦一吃狗肉,就大喊大叫:“快來吃呀!真香”。他這一喊人家都圍上來買,一車子狗肉轉眼就賣完了,最后一數錢,還真賣得不少。可是日子長了,樊噲有點煩了。這天樊噲趕了個早,去趕西集,想躲開劉邦。
劉邦照常去東集,到集上一看,沒有樊噲。心想這家伙耍滑頭,怕我吃他的狗肉,可能趕西集去了。看看天還早,他也去趕西集。劉邦走的是近路,中間隔了一條小河。劉邦來到河邊,河水太深過不去。如果繞道從橋上過去,趕集就晚了。劉邦自言自語地說:“誰能反我背過去呢?”一句話沒說完,就見河水翻起浪花,從水底爬出一只團魚,比碾盤還大。劉邦對團魚說:“你能馱我過河嗎?”團魚點點頭。劉邦站在團魚背上,穩穩當當過了河。
劉邦趕到西集一看,樊噲正在發愁呢。原來一車子狗肉一點了沒賣,樊噲一見劉邦連忙打招呼:“邦哥快來吃肉。”劉邦也不客氣,抓起肉來邊吃邊喊:“快來聽狗肉呀!又香,又爛。”劉邦這一喊,忽啦圍上一圈子人,只一會兒的功夫狗肉就賣完了。
賣完了肉,樊噲推著小車要往原路走,劉邦說:“咱們走近路吧,河里有船啦!”到了河邊一看,河里空蕩蕩的,哪里有船。樊噲抱怨劉邦。就見劉邦對河說:“誰能反我馱過河去呀!”話音才落,就見河水又翻浪花。老團魚又從河里爬了出來。劉邦幫樊噲把車子放在團魚蓋上,先過了河,老團魚又急忙回來馱劉邦。團魚到了河邊,劉邦才跳上岸,樊噲用掛肉的搭子,一下勾住了團魚,拉了上來。笑著說:“你看這才魚多肥,煮了摻上狗肉賣,能頂幾條狗呀!”劉邦沒說什么。樊噲就把團魚弄家去,煮了摻狗賣了。
從此,沛縣把狗肉和團魚混在一起煮,稱為“龜汁狗肉”,那個好吃呀!所以沛縣狗肉遠近馳名。
就在樊噲殺死團魚的那天夜里,劉邦夢中見老團魚哭著說:“主公,你吃了我的肉,我無話可說,別人吃了我的肉怎么辦呢?”劉邦聽到這話,感到實在對不起老團魚。就隨口答道:“誰吃你的肉,你吃誰的肉。”后來老團魚轉生為白蛇,在芒湯山吃得多少里沒有人煙。
到了秦朝末年,劉邦帶領一班貧苦農民,舉起反秦的義旗,來到芒湯山,那身如大梁的白蛇,一見劉邦“嘰溜”一聲,得象筷子一樣大小,劉邦一劍把白蛇斬為兩段。夜里白蛇給劉邦托夢說:“主公,你今天殺了我,何時還命呢”劉邦隨口推說:“這里高山陡嶺哪有命還?平地(帝)還命罷。”白蛇說:“你今天欠下的賬總有一天要還的。你斬了我的頭,我就篡你的頭,斬我的尾巴我就篡你的尾,現在你把我腰斷兩截,我就在中間平帝時,篡你的朝。所以西漢傳到平帝,白蛇轉為王莽,殺了漢平帝,篡了漢朝。后經光武中興,平滅了王莽,才又恢復了漢室,建立了劉氏東漢王朝。這都是因為劉邦做事虧心引起的。
成語故事賣刀買牛
龔遂是漢朝平陽人。
漢宣帝時,渤海各郡收成不好,盜賊紛紛出現,官府無法制服。宣帝就任命龔遂為渤海郡太守。龔遂走到半路,郡中就派出軍隊來迎接他。龔遂打發他們回去,命令郡中各縣:那些拿著鋤頭鐮刀的都是良民,官吏們不得查問;拿著兵器的才是盜賊。等到龔遂來到郡府時,許多搶劫的都散伙了,丟掉他們手中的兵器,紛紛拿起了鋤頭鐮刀。于是龔遂打開地方的糧倉,賑濟貧苦百姓,選用廉潔的地方官吏,安撫百姓。
渤海一帶風俗奢侈、不喜農業生產,龔遂就下令:郡中每個人要種一株榆樹、一畦韭菜;每家養兩頭豬、5只雞。百姓有佩帶刀劍的,勸他們賣掉刀劍買牛。他說:“為什么把牛帶在身上呢?”春夏農忙季節鼓勵百姓下地勞動,秋冬時督促人們收獲莊稼,又教百姓多種植瓜果。不久人們都有了積蓄,犯罪和打官司的都沒有了。
“賣刀買牛”比喻棄惡從善。
(出自《漢書卷八十九》)
成語故事大筆如椽成語故事
出處《晉書·王助傳》殉(xun)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說議皆淘所草。釋義用來贊譽寫作才能極高,并用來稱頌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東晉的文士王玖從小才思敏捷,膽量很大,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二十歲時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為主簿。有一次,桓溫為了試王殉的膽量,在大司馬府聚會議事的時候,故意騎一匹馬,從后堂直沖大廳。幕僚們都嚇得驚慌失指,四處躲避,唯有王殉鎮定自若,端坐不動。桓溫感嘆他說:“面對奔馬而能穩坐的,將來一定是個黑頭公的人!”桓溫為了試王殉的才學,趁幕僚們在議事的時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準備發言的文稿。王殉發言時,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桓溫拿出他的文稿對照,發現他說的內容與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沒有一句相同,不由對他十分欽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將一支像椽(chuan)子那樣的大筆送給他。醒來后,他對家里人說:“我夢見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樣的大筆,看來有大手筆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預言馬上成為事實。就在這天上午,晉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筆出眾,朝廷要發出的哀策、訃告和孝武帝的溢議等,全交給他起草。這種殊榮是歷史上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