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烘干機的選型需綜合考慮處理量、能耗、占地面積、操作難度及投資成本等因素。對于日處理量50噸以下的小型工廠,以下類型設備在性價比與適用性上表現突出。
一、單筒回轉式烘干機
結構特點
緊湊設計:采用單層圓柱形筒體,長度6-12米,直徑1.2-1.8米,通過托輪支撐實現低速回轉(轉速4-8rpm),設備總高≤8米,適合層高受限的廠房。
復合揚料板:筒體內壁焊接螺旋形揚料板,結合抄板角度優化(傾角15°-20°),使煤泥形成“料幕”狀態,熱交換效率提升20%-30%。
熱源適配性
燃煤/燃氣:配套小型熱風爐,燃料成本低,但需配置除塵器(如脈沖布袋除塵器)滿足環保排放(顆粒物≤20mg/m3)。
蒸汽余熱:利用廠區蒸汽管道(壓力0.6-1.0MPa)作為熱源,運行成本接近零,適合化工、造紙等余熱充足的企業。
適用場景
原料特性:水分30%-45%、粒度≤10mm的煤泥,出料水分可穩定在8%-12%。
產能匹配:單機日處理量10-50噸,通過并聯多臺可擴展產能,模塊化設計便于后期增容。
二、滾筒刮板式烘干機
結構特點
薄層干燥:筒體內壁固定刮板,將煤泥攤鋪成5-10mm薄層,熱風垂直穿透,蒸發強度達3-5kg/(m3·h),是傳統回轉式的1.5-2倍。
密封性能:采用雙端面機械密封,漏風率≤1%,減少熱損失,配套引風機功率降低30%。
熱源利用
電加熱:內置不銹鋼加熱管,溫控精度±2℃,適合無燃煤/燃氣條件或環保要求嚴格的區域,但運行成本較高(約0.15元/kW·h)。
生物質顆粒:燃燒機自動進料,熱值4000-4500kcal/kg,燃料成本較燃煤高20%-30%,但碳排放降低40%。
適用場景
原料特性:粘度低、不易結塊的煤泥,如洗選后的精煤泥,避免刮板纏繞。
空間限制:設備總長4-6米,可安裝于單層車間,無需獨立烘干房。
三、流化床烘干機
結構特點
沸騰干燥:煤泥在熱風作用下呈流態化,接觸面積擴大10倍以上,傳熱系數達50-80W/(m2·K),干燥時間縮短至5-10分鐘。
分級出料:通過調整風速(1.5-3.5m/s)實現粒度分級,細粉(≤0.5mm)由頂部旋風分離器收集,粗顆粒返回床層繼續干燥。
熱源與能耗
高溫煙氣:直接利用鍋爐尾氣(150-200℃),余熱回收率≥70%,綜合能耗0.08-0.12kg標煤/kg水。
變頻調速:風機、給料機采用變頻控制,根據實時水分調節風量與給料速度,節能15%-20%。
適用場景
原料特性:水分25%-40%、粒度分布寬的煤泥,尤其適合褐煤等易碎物料。
環保要求:需配置濕式除塵器,處理含塵煙氣,確保排放達標。
四、選型關鍵指標
處理量匹配
按日產煤泥量上浮20%-30%選型,避免設備滿負荷運行導致的故障率上升。例如,日產30噸煤泥,推薦選型40噸/日設備。
能耗成本
計算噸水蒸發成本:燃煤型約80-120元,燃氣型150-200元,電加熱型300-400元。結合當地能源價格選擇方案。
操作維護
優先選擇PLC自動控制,具備故障自診斷、遠程監控功能,減少人工干預。例如,單筒回轉式僅需1人巡檢,人工成本降低50%。
環保合規
確認設備排放是否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1996),重點關注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指標。
五、總結建議
單筒回轉式:綜合性價比高,適應性強,適合大多數小型工廠。
粘度低物料選刮板式:薄層干燥效率高,空間占用小。
余熱充足用流化床:利用尾氣節能好,但需配套除塵系統。
通過合理選型,小型工廠煤泥烘干成本可控制在30-50元/噸,較自然晾干縮短周期70%以上,提升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