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樹倒猢猻散
宋高宗時有個侍郎叫曹詠,他善于逢迎拍馬,深得奸相秦檜的歡心,所以官運亨通,連升三級,當了朝中的大官。
曹詠當了大官后,有很多人來巴結他,唯一讓他感到氣惱的是,他的大舅子厲德斯卻從不向他獻殷勤。原來,厲德斯頭腦清醒,他知道曹詠并非憑真才實學而是靠依順秦檜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詠這種人沒有好下場,便不肯與他同流合污。對此,曹詠耿耿于懷,一心想找個茬兒整整厲德斯,無奈厲德斯潔身自好,曹詠也無從下手。
后來,秦檜死了,那些依附秦檜的家伙一個個倒臺了,曹詠也被貶到了新州(今廣東新興)。曹詠在離開京城前往新州的時候,突然收到了厲德斯托人捎來的一封信。原來,厲德斯得到消息后,非常高興,就寫了一篇題為《樹倒猢猻(húsūn)散(sàn)》的賦寄給曹詠。文中將秦檜比作一棵大樹,把曹詠等人比作樹上的猢猻,揭露了曹詠這種人依靠秦檜這棵大樹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的丑惡行徑。文中說如今大樹一倒,猢猻四散,于國于家,真是可喜可賀。曹詠看了這篇文章后,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很快,“樹倒猢猻散”這句話便在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傳開了。
這個成語原來的意思是,樹倒了,依附此樹生活的猢猻也就四散而去了。后來,人們就用“樹倒猢猻散”比喻一旦為首的頭兒垮了臺,追隨他的人也只能一哄而散了。猢猻,猴子。
成語故事樹倒猢猻散的故事
宋高宗時有個侍郎叫曹詠,他善于逢迎拍馬,深得奸相秦檜的歡心,所以官運亨通,連升三級,當了朝中的大官。
曹詠當了大官后,有很多人來巴結他,曹詠非常得意。惟一讓他感到氣惱的是,他的大舅子厲德新卻從不向他獻殷勤。原來,厲德新頭腦清醒,他知道曹詠并非憑真才實學而是靠依順秦檜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詠這種人沒有好下場,不肯同流合污。對此,曹詠耿耿于懷,一心想找個茬兒整整厲德新,無奈厲德新潔身自好,曹詠也無從下手。
后來,秦檜死了,那些依附秦檜的家伙一個個倒臺了,曹詠也被貶到了新州,厲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興,就寫了一篇題為《樹倒猢猻散》的賦寄給曹詠。文中將秦檜比作一棵大樹,把曹詠等人比作樹上的猴子,揭露了曹詠這種人依靠秦檜這棵大樹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的丑惡行徑。文中說如今大樹一倒,猢猻四散,于國于家,真是可嘉可賀,曹詠收到這篇文章后氣得半天說不說句話來。
很快,這句話便在臨安傳開了,直到現在,人們還用"樹倒猢猻散"來比喻有權勢的人一量倒臺,依附他的人便紛紛散伙。
成語故事倒履相迎的故事
「倒履相迎」原作「倒屣迎之」。東漢獻帝時,左中郎將蔡邕是一位博學多聞的文學家、書法家,很受朝廷器重,在當時很有名氣,家里經常高朋滿座。有一天,蔡邕正在家里陪幾位客人習誦詩經。一位仆人通報王粲來訪。蔡邕迫不及待地出迎,竟然把鞋子穿倒了。蔡邕以很高的禮節,非常客氣地把王粲迎請進來。當時眾賓客皆訝異是什么人物會讓蔡邕如此匆忙?原來竟是個年幼瘦弱的孩子,滿屋子的人都覺得驚異。蔡邕說:「這位是王府公子,天賦異秉,我自嘆不如,我家收藏的書籍文章,當全部由他來傳承。」王粲的確是智力超群,問無不對。他可以過目成誦,并且倒背如流,可以把搞亂的棋局一點不錯地重新擺好,而且他的文章詩賦寫得特別好,后成為東漢末著名的文學家。
“倒履相迎”這個典故就是這么來的。
民間故事猢猻紅屁股
森林里住著百獸,生活自由自在,自從出了妖魔鬼怪,就勿太平了,每日里提心吊膽,百獸們紛紛議論,這樣下去,日腳難過,頂好推選個大王,帶領大家來對付妖魔。誰做大王呢,議了半天還定勿落。
活猻東走西跑,活絡勿過。一日,看見一個老頭在舞劍、射箭,真有本事。等老頭進屋,它就把寶劍、弓箭全偷來了。
活猻回到森林,到處夸口:“我學了一套本事,能與妖魔鬼怪較量。”百獸見他身背寶劍弓箭,相信煞了。就推選它為森林大王。
不久,妖魔鬼怪又來森林亂。活猻大王學著老頭的樣子舞起劍來。可是它一不會直刺,二不會橫劈。被妖魔一撥,劍就落地了。活猻連忙又用弓箭。人家箭頭向外,它卻朝里,弓一拉,射在自己胸口頭,痛得活撞活癲,暈倒在地。還是靠虎、豹等勇將拼命沖上,才救了他的性命。
百獸見活猻沒真本事,不再讓它坐大王寶座。活猻卻不肯讓位。偷偷地用樹脂涂了一屁股,還說:“勿是我不讓,是椅子留著我。”百獸們很生氣,幾個有力的上去,一、二、三,一齊用力,把活猻拖了下來。結果,屁股的一層皮牢粘在寶座上。從此,活猻屁股,永勿出毛,結著一塊紅紅的疤。
成語故事大筆如椽成語故事
出處《晉書·王助傳》殉(xun)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說議皆淘所草。釋義用來贊譽寫作才能極高,并用來稱頌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東晉的文士王玖從小才思敏捷,膽量很大,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二十歲時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為主簿。有一次,桓溫為了試王殉的膽量,在大司馬府聚會議事的時候,故意騎一匹馬,從后堂直沖大廳。幕僚們都嚇得驚慌失指,四處躲避,唯有王殉鎮定自若,端坐不動。桓溫感嘆他說:“面對奔馬而能穩坐的,將來一定是個黑頭公的人!”桓溫為了試王殉的才學,趁幕僚們在議事的時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準備發言的文稿。王殉發言時,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桓溫拿出他的文稿對照,發現他說的內容與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沒有一句相同,不由對他十分欽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將一支像椽(chuan)子那樣的大筆送給他。醒來后,他對家里人說:“我夢見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樣的大筆,看來有大手筆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預言馬上成為事實。就在這天上午,晉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筆出眾,朝廷要發出的哀策、訃告和孝武帝的溢議等,全交給他起草。這種殊榮是歷史上少見的。